办学历史悠久。四川农业大学万博manbetx官网网页版登录始于上世纪初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畜牧组。1993年畜牧系和兽医系合并成立万博manbetx官网网页版登录,2007年万博manbetx官网网页版登录分设为万博manbetx官网网页版登录和动物医学院,2021年万博manbetx官网网页版登录又分设为万博manbetx官网网页版登录和草业科技学院。内设2个系(动物科学系和水产养殖系),3个中心(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实验室与基地管理中心和乡村振兴服务中心),2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支撑学院人才培养的机构还包括动物营养研究所(正处级)。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7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4人。畜牧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农业部、科技部创新团队5个。

平台条件优良。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国家级动物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共建博士工作站20余个,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50余个。雅安教学科研园区建有畜禽教学科研园区和水生生物教学科研功能区,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圈舍30000平方米,露天和室内不同规格大小水生物养殖池180余个,体积16000余立方米;各类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育人体系健全。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026人,硕士研究生532人,博士研究生73人,留学生11人。近5年,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00余篇;获全国“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全国大学生创业100强4人,获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团中央“强国一代新青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成为中坚骨干力量,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和重用。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约60%的学生考上“985”“211”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的研究生,近30%的学生到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就业,每年到学院招聘的单位达100家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学生人数比保持在10:1以上。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凸显。现有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重点学科水产等学科。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各1个;畜牧、渔业发展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畜牧学科连续三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二,水产学科位居软科排名全国前十;以畜牧学为支撑的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近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编教材和专著40余部,2部教材获评2023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主持省级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35项,发表教改论文33篇。建成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四川省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四川省精品课程和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课程获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四川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个。学院始终聚焦国家战略亟需开展科学研究,近5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13项,到位科研经费约2.7亿元。在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Research等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20篇,其中SCI论文896篇,中科院分区Top期刊论文315篇,影响因子10.0以上论文1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全力打造“天府”系列新品种培育,已育成天府肉猪、天府肉鹅、天府肉鸡、天府黑兔、天府农华麻鸭、天府黑猪等10个国家级新品种。

对外交流合作广泛。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西兰、丹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交流访问和合作研究。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含中国承办),每年稳定参会人次达100人次以上。近5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开展合作交流100余次。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近5年,学院累计转化科研成果50余项,新增产值300多亿元,覆盖和带动近800万农村人口就业和增收。选派挂职干部、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技扶贫万里行、科技下乡万里行等服务团队(个人),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工作3000余人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1000余场次,受训技术人员数万人。校企共建博士工作站、研究中心、部和省重点实验室,打造西部生猪联合育种先行区、国家级联合育种中心,实现成果高效转化,助力农牧企业高质量发展。与铁骑力士集团共建饲料工业全产业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新希望集团等领军企业联合实施生物育种博士培养专项,打造校企联合育人平台和实践基地50余个,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在历经118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学院始终践行和弘扬学科奠基人邱祥聘、杨凤等老一辈缔造的“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川农大精神,传承和发扬他们形成的“奉献、协作、求实、创新”团队文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造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中数据截止至2024年3月)



XML 地图